大问题:对虚拟世界论证的批评

掷元 (UID: 2256) 14天前

410 3

 

本期要探讨的大问题是:虚拟世界论证是错的吗?

 

我们上一期大问题节目介绍了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做出的虚拟世界论证。Bostrom以一种数学计算的方式算出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概率大于99.99999…%。

 

Bostrom论证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述就是,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在理论上是可以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那么我们几乎肯定就是生活在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中的!Bostrom论证的前提就是基于对人的意识和计算机科学在现实层面的考察,认为只要在未来计算机算力足够大,那么像我们这个复杂程度的世界以及其中的有自我意识的人就是可以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Bostrom论证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三元析取式,也就是以下三个命题必然有一个为真:

 

虚拟世界论证的结论(三元析取式)

H1.人类文明几乎必然会在发展到后人类文明之前灭绝。

H2.几乎所有后人类文明中的人类都不愿意开发虚拟世界。

H3.我几乎肯定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这个三元析取式意味着,如果人类未来有能力且有意愿开发虚拟世界,那么我们几乎就可以断定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当然,Bostrom的论证过程是算了一个数学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顾上一期,这个计算过程我们这一期就不重复了。

 

总之,Bostrom的论证逻辑非常严密,非常雄辩,众多学者表示,Bostrom的这个论证是无懈可击的。就连埃隆·马斯克也为Bostrom的这个论证点了赞,马斯克也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概率不到几十亿分之一。

 

虽然Bostrom的这个论证非常雄辩,但是总感觉和我们的直觉相悖——我怎么可能是一个被模拟出来的NPC呢?我总感觉我生活的这个世界很真实,我总感觉自己是活生生的。但是我们确实又不知道怎么来反驳Bostrom的论证。

 

其实已经有哲学家批评过Bostrom的论证了。本期大问题将会介绍三种对虚拟世界论证的批评,它们分别是:G.E.摩尔主张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真实的;乔纳森·伯奇主张虚拟世界论证是有漏洞;大卫·查尔莫斯主张我们这个世界虽然是虚拟的,但也是真实的。

 

 1  

G.E.摩尔

这个世界是真实的

2

乔纳森·伯奇

虚拟世界论证有漏洞

 3  

大卫·查尔莫斯

模拟的,也是真实的

 

 

 

摩尔

这个世界是真实的

 

G.E.摩尔是20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当然,摩尔没有直接回应过Bostrom的虚拟世界论证,但是摩尔有一套摩尔主义的哲学思想,号称是能够对付包括Bostrom论证在内的一切怀疑我们这个世界的真实性的怀疑论的。

 

摩尔对怀疑论的反驳也是通过一个论证来进行的,这个论证非常有名,就是我们这个大问题系列节目的第一期讲《缸中之脑》的那期就跟大家介绍过的摩尔的双手论证。摩尔论证说:“看,这是一只手”,说着,摩尔伸出了一只手。摩尔接着说:“看,这是另一只手”,同时摩尔伸出了另一只手。然后摩尔说,我的手是肯定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所以这个世界肯定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不是NPC。论证完毕。

 

你听了摩尔的这个论证是不是有点懵?很多学者对摩尔的论证的反应也都是有点懵,这个论证就跟闹着玩似的,Bostrom那么认认真真地、逻辑严密地做出了虚拟世界论证,摩尔两三句大白话就给人反驳掉了?怀疑论是这么轻松就能被反驳掉的吗?而且摩尔的这个论证根本也没有跟怀疑论者对上话,这个论证更像是一种自说自话。怀疑论者对摩尔说:你生活的世界是虚拟出来的。而摩尔对此的反驳却像是:我不管,反正我觉得我的世界就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它就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话说回来,我们要知道,摩尔为他的哲学打出过一个招牌,叫做“捍卫常识”——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和这个世界就是真实存在的,这就够了,这些常识是自明的,是不需要去证明就应当接受的,这才是健康的哲学态度。而不应像Bostrom等怀疑论者那样费了半天劲,又是什么心灵功能主义,又是计算机算力的,来论证出我们这个世界是虚假的,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嘛。

 

摩尔的意思是明确的,而且也很接地气。但是,摩尔作为一个哲学家而言,这样的论证毕竟不太哲学,太大白话了。后世的很多哲学家,尤其是分析哲学家就觉得摩尔的这个论证有待改进。毕竟摩尔老师也是分析哲学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摩尔这个论证也太不分析了,后世的分析哲学家得给摩尔的论证整出点分析哲学的味儿。于是,就有了新摩尔主义。

 

新摩尔主义的论证是这样的:

 

命题1:我知道“我是真实存在的”,当“我是真实存在的”这条信念是安全的。

命题2:“我是真实存在的”这条信念是安全的。

命题3:我知道“我是真实存在的”。

 

由命题1以及命题2,我们可以得出命题3:我知道“我是真实存在的”。论证完毕。

 

乍一听这个新摩尔主义的论证,似乎还是跟摩尔主义没什么区别,还是在自说自话。其实不一样。新摩尔主义和原来的摩尔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多了这句话:“当这条信念是安全的”。也就是说,新摩尔主义者为我们对常识的信念添加了一个考察的原则——安全性原则(The Safety Principle)。摩尔老师觉得我们的常识信念就是值得相信的,而新摩尔主义者添加了一条标准:这个常识信念如果是符合安全性原则的,它就是安全的,它就值得我们相信。

 

那什么样的信念才是安全的呢?在这里,新摩尔主义者采用了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s)这一概念,这是一个逻辑学里面的概念。简单说,如果一个信念在邻近的一系列可能世界里都是真的,那么它就是安全的,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接受它了。

 

怎么理解可能世界的邻近和遥远呢?就比如说,今天北京下雨了。你说,不一定哦,在邻近的一个可能的平行世界里面,今天北京并没有下雨。确实。所谓“邻近”,就是其他情况没变,我还是那个我,北京还是那个北京,只是变了其中一个变量,就是北京下没下雨。

 

安全性原则

The Safety Principle

 

安全性原则就是通过对信念相关的邻近可能世界的约束保证了知识是安全的,而不是碰运气恰巧对了而已。比如你去动物园玩,看到不远处的树丛里蹦出一个黑白相间的、马一样的动物,于是你相信自己看到了一匹斑马。那也确实是一匹斑马,你没弄错。不过实际上,那是这个野生动物园里唯一的斑马了。这家财政困难的动物园把许多骡子用黑白漆料涂成了和斑马一样的模样来欺骗游客。只是你格外幸运看到的不是这些骗人的骡子,明明你很容易就会看到它们。根据知识论的安全性原则,在这个例子里“我看到了一匹斑马”并不安全,算不上知识。

 

但是,我说我是活在真实世界中的真人。你说不一定哦,在一个可能的平行世界里面,你有可能是一个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NPC,那这个我就不认了。我会说我是真人这个信念是安全的,因为这个信念在与我邻近的一系列可能世界里都是真的。因为你说的那个我是NPC的可能世界,一点儿都不邻近,离我太远太远了。它要改的设定不单单是北京下没下雨了,它要把大部分甚至所有设定都改了,才会有这么一种可能世界。简言之,你说的这种可能性,在逻辑上虽然成立,但是这在现实层面考虑起来,可能性太小太小,小到不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一旦我们面临是否要相信这种极小的可能性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像摩尔老师那样举起我们的双手,相信我们的双手和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这么一个常识就够了。

 

这就是新摩尔主义对Bostrom这样的怀疑论者的反驳。你觉得这样的反驳成功了吗?当然,或许还是会有人觉得,新摩尔主义还是摆脱不了摩尔主义自说自话的立场,就是没有正面回应人家怀疑论。那么接下来要出场的乔纳森·伯奇,对Bostrom的虚拟世界论证采取了一种正面批评的立场了。

 

 

 

伯奇  

虚拟世界论证有漏洞   

 

对于Bostrom的论证的批评,如果摩尔的批评是:“我不管你,反正我就是对的。”那么乔纳森·伯奇的批评就是:“Bostrom的论证是有毛病的。”

 

当然,伯奇认为Bostrom的论证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你只要认可它的前提,它的论证就是无敌的。所以,伯奇对Bostrom的论证的攻击就集中在他的前提上。伯奇倒不是认为Bostrom的论证前提就是错的,而是说Bostrom的前提的选取隐含了一个“双标”,而这个“双标”就很奇怪。

 

隐含了什么样的“双标”呢?伯奇认为,虚拟世界论证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

 

虚拟世界论证前提

Two Premises

 

P1:我有关于计算机能够模拟世界的科学知识。

P2:我没有关于自己是否活在虚拟世界中的任何知识。

 

而伯奇就问了,你不觉得这两个前提很不对称、很双标吗?这意味着,我确定地知道只要算力超级大,计算机就是能够模拟世界的,我对这些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知识都非常熟悉,但是,我却对自己是不是NPC完全无知,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个NPC。那我这知识掌握得也太不对称了,我偏科偏也太严重了。所以,这前提选取得很奇怪。

 

这就是伯奇对虚拟世界论证的批评。当然,这大白话一说很轻巧,就像Bostrom的虚拟世界论证也可以用一句大白话就说完了。但是,毕竟哲学论证的魅力在于它逻辑推导的过程,所以同理,关于伯奇的这个批评,我们也还得展开说说他批评的逻辑推理的过程。

 

我们回到P1和P2,伯奇认为,这两个前提之间是有张力的。为了方便考察,伯奇又添加了一个前提P3,P3就是我对于计算机能够模拟世界的科学知识以及自己是否活在虚拟世界中的知识掌握得差不多。简单说就是,我对这两种知识不那么偏科。

 

虚拟世界论证前提

Three Premises

 

P1:我有关于计算机能够模拟世界的科学知识。

P2:我没有关于自己是否活在虚拟世界中的任何知识。

P3:我对于计算机能够模拟世界的知识以及自己是否活在虚拟世界中的知识掌握得差不多。

 

我们可以看出,P1 P2 P3在逻辑上不能同时为真。要做出虚拟世界论证,Bostrom必须放弃其中一个前提。放弃哪个呢?下面伯奇就领着我们逐一来考察。

 

我们先来看看能不能放弃P2。放弃P2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同时确定两件事,第一,后人类文明通过强大的算力能够开发出虚拟世界,其实这就是P1;第二,我对我自己不是NPC有很多很多的知识,甭管这知识是怎么来的,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像摩尔说的那样的信念——我非常强烈地相信我有两只手,所以我就是个活在真实世界中的真人。那你Bostrom要同时承认这两点的话,你的论证就没有意思了。这就是说,虽然你的论证依然可以得出那个三元析取式——如果人类未来有能力且有意愿开发虚拟世界,那么现在就会存在近乎无数多个虚拟世界。但是,这些虚拟世界都与我无关,我肯定不是NPC,因为我对自己不是NPC是有很多很多的知识的!

 

那么既然P2不能放弃,我们现在看看Bostrom能不能放弃P1。放弃P1也就意味着,我对计算机能否模拟出一个虚拟世界是不确定的。那这样的话,Bostrom的整个论证也都崩塌了。我都不知道计算机能不能模拟出虚拟世界,那还怎么论证呢?

 

但是,也有人指出,即便放弃P1,Bostrom的论证还是能进行下去的,也就是给他原来得出的三元析取式再加一元,变成一个四元析取式,也就是再加一个结论选项SIM。SIM就是放弃了P1前提也能成立的一个虚拟世界的结论:即便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但我就是被模拟出来的。这个四元析取在逻辑上依然是可以成立的。

 

四元析取式结论

Quadripartite Disjunction

 

H1.人类文明几乎必然会在发展到后人类文明之前灭绝。

H2.几乎所有后人类文明中的人类都不愿意开发虚拟世界。

H3.我几乎肯定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H4.SIM:我没有关于计算机算力的知识,但我依然是被模拟出来的。

 

但是这个SIM就很麻烦,你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你也有可能是一个被邪恶科学家泡在盛满营养液的缸里面的缸中之脑,你也有可能是被一个大神发功发出来的虚拟人,这都有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Bostrom的论证顿时从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哲学论证转变为玄幻片画风了。我们之前觉得Bostrom的论证之所以有说服力,是因为他的前提是建立在对人的意识和对计算机科学的现实的考察基础之上的。但现在说我也有可能是被大神发功发出来的,虽然这个玄幻片的设定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但顿时就会使得Bostrom的论证失去魅力。

 

所以,为了保障论证的合理性,P1也是不能放弃的。所以,逻辑上,如果P1和P2都不能放弃,Bostrom只能放弃P3。也就是说,为了论证能够进行下去,Bostrom只能放弃不偏科的假设,而必须采取一种双标的前提:我对科学知识非常熟悉,但我对自己是不是NPC完全无知。

 

但是,我们就说回一开始说的,伯奇就认为这种双标式的前提很奇怪。虽然这种双标在逻辑上是可以成立的,但一个人偏科偏成这样,很违反我们的直觉。这个世界上应该不会有偏科偏成这样的人。

 

当然,关于这一点,Bostrom可以回应说,我的论证已经预设了计算机的基质中立性(Substrate-Independence),也就是说,计算机的计算过程是基质中立的,是可以独立于物质基质的。哪怕这个世界是假的,是被模拟出来的,但发生在其中的计算过程是切切实实的,计算过程跟发生在哪儿都没有关系,发生在真实物理世界中的计算是2+3=5,发生在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计算机中的计算也是2+3=5,计算是可以做到跨世界而普适的。所以这个所谓的双标一点儿也不奇怪。我们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确定性就是可以高于我们对身处的世界真实性的确定性,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伯奇对此的回应是,物理基质变了,计算也就变了。首先,算力就完全不一样了,就比如说在真实世界里面,用的是晶体管材质CPU的计算机,而在模拟出来的世界中,根本就没有硅这个材质,他们用的是黄铜和齿轮做运算器的差分机,那这两个世界的算力能同日而语吗?

 

而且,虚拟世界里的物理规律可能就和真实世界里的完全不一样,比如万有引力公式是倒过来写的,那么连物理规律都不一样了,怎么能说计算过程还是一样的呢?物理学是比计算机科学更底层的科学,物理学变了,计算机科学完全就变了。

 

但是,Bostrom这时候还是可以提出一点,来说明我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确定性,要高于我们对所在世界是否是虚拟的确定性。那就是我所在的这个世界,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个世界的计算机的算力要小于等于真实世界。为什么要小于等于?要么,我的这个世界是虚拟的,那么我的这个世界的算力肯定是要小于上层的真实世界的算力的——母世界的算力肯定是要高于子世界,母世界才好模拟子世界;要么,我的这个世界就是那个真实的世界,那就是小于等于里的等于,也就是我们自己等于自己。总而言之,我所在的这个世界的计算机算力水平必定是所有世界里面的水平的下限,这条关于计算机算力的知识,无论我所处的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我都是确定地知道的,这也说明我对计算机算力知识的确定性是要高于我对所在世界真实性的确定性的。

 

但伯奇回应,子世界的算力必定要小于母世界吗?这可不一定,子世界的算力完全可以大于母世界。试想,科幻作家既然能够创造出一个比我们这个文明更先进的文明,比如说,能创造出一个漫威宇宙。那我们用计算机模拟世界的时候,为什么就不模拟个大的,也模拟出一个漫威宇宙那样的世界,这个漫威宇宙世界里的超级计算机特别厉害,比我们这个世界的计算机算力更大。这种情况完全是可能的。

 

当然,最后我们说回来,伯奇并不是说Bostrom的虚拟世界论证完全就是错的,而是说,他的论证建立在一个很奇怪的前提之上,这个前提很双标、很偏科。并不能说这种前提预设就是不可能的,在某种场景中,Bostrom的这个前提预设也是有可能的。比如下面这种场景:这个世界上有两个爱因斯坦——之所以设定是爱因斯坦就是因为他对物理学知识非常熟悉——但是有两个爱因斯坦,一个是活在真实世界中的爱因斯坦,另一个是完全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爱因斯坦的活在缸中之脑世界中的爱因斯坦。他们俩的主观体验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你完全无法区分自己到底是真实的爱因斯坦,还是缸中之脑的爱因斯坦,这就满足了P2。但由于它俩都是聪明的爱因斯坦,无论是真实的爱因斯坦,还是缸中之脑的爱因斯坦,他们都能确定地知道E=mc^2,也就是他们俩的物理学知识都是非常确定的,这就满足了P1。

 

伯奇认为,只有是在这种特别奇怪的情况下,Bostrom的论证是有效的。但这个场景设定也太奇怪了!Bostrom论证的前提如果建立在这么一种奇怪的设定之上,这个论证的成本太大了。

 

 

 

查尔莫斯

模拟的,也是真实的

 

对于Bostrom的论证的批评,如果说摩尔的批评是:“我不管你,反正我就是对的。”而伯奇的批评是:“你Bostrom的论证是有毛病的。”那么这里要介绍的大卫·查尔莫斯的批评就是:“就算你Bostrom是对的,我们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即便我们承认我们就是活在虚拟世界之中,但这种虚拟世界也有一种真实性。”

 

查尔莫斯首先承认,我们无法从逻辑上证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被模拟出来的。查尔莫斯认为之前对Bostrom的论证的批评都没法完全证明Bostrom的论证错了,顶多也就能做到像新摩尔主义者和伯奇那样,说Bostrom的论证的前提预设好奇怪,虽然逻辑上是可能的,但太奇怪了,奇怪到这个论证成本太高了。对Bostrom论证的批评最多就只能做到这儿。

 

所以,查尔莫斯并不反对说我们这个世界是被模拟出来的。他甚至认为,从逻辑上讲,我们这个世界是被我们这个时空之外的智能所创造的,这从逻辑上讲是更说得通的。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之前有一期讲上帝存在的证明的大问题节目。

 

总之,查尔莫斯也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完全可以是被模拟出来的,就像Bostrom论证的那样没什么问题。而查尔莫斯对Bostrom的批判另辟蹊径的地方在于,即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被模拟的,但它依然是在某种意义上真实的。

 

这怎么说呢?怎么虚拟的世界也可以说是真实的世界呢?查尔莫斯在这里区分了两种实在性,一种是物理实在性(Physical Reality),另一种是比特实在性(Binary Reality)。物理实在性就是现在主流的科学抱持的一种世界的真实性取决于物理实体的真实性的观念。就是说,这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物质又分好多层,我们人类、动物这种生物是可以由生物学里面的器官、细胞这些生物组织构成的,而这些生物组织往下还原一层又是建立在化学过程的基础上的,而这个化学过程再往下还原,还原到最底层,就是由像原子、电子、夸克,这些最基本的物理粒子构成的。所谓的物理实在性就是说,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就取决于这些最基本的物理粒子的真实性。

 

但是比特实在性就是说,这些物理粒子其实还不是最真实的实在,这些原子、电子、夸克再往下还原,就是比特,也就是一种计算过程,就是1001000111,就是代码,就是算法。

 

比特实在性或者计算的实在性也是一种实在性。比如你开发出来一套电脑游戏,你为此写的代码,你只要不删库跑路,代码就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游戏架构和游戏规则定好了,那它就是一款实实在在的游戏,你必须是打了怪才能升级,你作为玩家也不能随便改游戏设定。所以在查尔莫斯看来,我们这个世界是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但也是实实在在的。

 

听了这种比特实在性,你可能还是会觉得,那我们这个世界毕竟是被其他智能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那它还不够真实,至少,那个模拟我们世界的文明比我们更真实。就好像,我们在一台超级计算机里面模拟了一场暴风雨,这台超级计算机算力特别强大,暴风雨的每一粒水珠都模拟得特别逼真,符合了运动力学、流体力学各种物理规律,看起来就和真实世界里面的暴风雨一模一样。但是,它毕竟还是模拟的暴风雨,模拟的暴风雨并不能把我们真实世界里的电脑打湿。

 

但是,查尔莫斯会说,模拟的暴风雨虽然不会把你的电脑打湿,但是它能打湿它所在的模拟世界里面的电脑。模拟的东西的真实性并不在于它能影响所谓的真实世界,模拟的东西的真实性体现在它能影响模拟世界里面的东西。只要模拟世界里面的人,吃下了模拟出来的馒头,他真的就吃饱了,那么这个模拟世界里的馒头,对于这个模拟世界里的人,就是真实的馒头。

 

所以在查尔莫斯看来,事物的真实性并不取决于它是由什么原子、分子构成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个组成事物的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方式,或者说,事物的真实性取决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结构。所以,查尔莫斯和Bostrom一样都秉持了一种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就是事物的实在性取决于它起到了什么样的功能状态。比如说,什么是钟表?能显示时间的就是钟表;什么是笑话?能把人逗笑的就是笑话;什么是吹风机?能把头发吹干的就是吹风机;什么是馒头?能让人吃饱的就是馒头;什么是爱人?能和我相爱的就是爱人。事物的实在性,并不在于它是由什么分子原子夸克构成的,而在于它履行了什么样的功能。

 

所以,就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被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只要我们这个世界里的虚拟吹风机能吹干我的虚拟头发,我们这个世界里的虚拟馒头能填饱我的虚拟胃,我们这个世界里的虚拟老板能给我这个虚拟打工人发虚拟工资,我们这个世界里的虚拟爱人能和我这个NPC谈恋爱,那么我们这个虚拟世界也就具有了它的真实性,我这个NPC还是可以在这个虽然是虚拟但又是真实的世界里“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儿不往心里搁”。论证完毕。

 

其实,查尔莫斯对虚拟世界论证的批评不能算是一种典型批评,他承认Bostrom的论证是对的,只不过查尔莫斯对真实性、实在性、reality,有着不同的看法。

 

 

 

会议总结

 

本次研讨会摘要如下:

 

Bostrom:哈哈,我有一个雄辩的论证。

摩尔:我不管,反正这个世界就是真的。

伯奇:你的论证有毛病哦。

查尔莫斯:这个世界就是虚拟的,但也是真实的。

 

对上述言论,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详情的话,可以参考:

 

◆Moore, G. E., “Proof of an External World,” extracted from pp. 147–70 in Thomas Baldwin (ed.), G. E. Moore: Selected Writing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Birch, Jonathan (2013) On the 'simulation argument' and selective scepticism. Erkenntnis, 78 (1). pp. 95-107.

◆ 大卫·查默斯 著,《现实+:每个虚拟世界都是一个新的现实》,熊祥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

 

 

欢迎你也同哲学家们一起参与到对这个大问题的讨论之中,他们的看法发表完了,现在,轮到你来发言了,请投出你的一票,并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上帝掷骰子吗?
已有评论 (3)
  • 蓝调时刻 (UID: 530) @Ta
    14天前 (蓝调时刻 www.landiaoshike.com)
    1

    这么会排版 不要命了啊

  • 春天在哪李 (UID: 11) @Ta
    13天前 (米表 YmHome.Net 域名之家)
    2

    反思  :  我为什么能看完这篇文章???

  • 掷元 (UID: 2256) @Ta
    13天前 (上帝掷骰子吗?)
    3
    春天在哪李 反思 : 我为什么能看完这篇文章???

    因为这个很有趣呀,你不觉得这篇文章比网上看到的其他绝大多数文章要好看吗

    • 大佬论坛
      4
      登录后才可回帖  登录 注册

本站同款香港KC服务器 酷盾安全联盟 智能优化防护 ROOVPS 便宜服务器 盾云SCDN 月付只需1元起